康复支持 治疗血虚、血瘀、血寒与血热,20 种中成药选择及解读快看看!
一、血虚: 体现为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脉细等为常见证候。常用中成药如下: 1、调经补血丸: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腰酸腹痛。 处方解读:香附、木香疏肝理气、解郁为君药,行气活血止痛以治标。当归、熟地黄、丹参有四物汤之意,养血活血,祛瘀通经;鸡血藤、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五者共为臣药。佐以土炒白术健脾益气。续断填精补髓,行气血、补肝肾,温补肾元。 药品特色:既行气活血以治标,又重视养血调经以治本。同时培补后天,资生气血,颐养先天,填精补髓。 临床应用:为临床调经养血之常用药。其主要证候特点为:月经不调,赶前错后,月经量少,血色紫暗,夹有小血块,行经少腹胀痛,腰背酸痛,白带清稀量多,久不受孕伴有面色无华、心慌气短、胸胁两乳胀痛、心胸烦闷、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涩。属中医之血虚、气滞、血瘀的病机。 2、益气维血颗粒:用于血虚证、气血两虚证候治疗,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处方解读:黄芪补气,大枣健脾益气,猪血提取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药品特色:含有血红素铁的第三代生物补铁剂,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地为人体补充血红素铁,从根本上治疗贫血。不仅能够补血,还能益气。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临床应用:治疗血虚证、气血两虚证,缺铁性贫血的病症。 类似功效的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阿胶补血口服液、养血生发胶囊、鹿茸口服液、阿胶、健脾生血片、加味逍遥丸、鸡血藤颗粒、复方阿胶浆等。 二、血瘀: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常用中成药如下: 365建站1、血府逐瘀丸: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处方解读:桃仁破血行滞润燥,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药品特色: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血化瘀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舒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的血流量,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和梗死面积,缓解心绞痛。 临床应用: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类似功效的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调经化瘀丸等。 三、血寒: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又称血分的寒证。常用中成药如下: 1、参桂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处方解读:人参补气,肉桂、干姜、附子温中散寒,止呕,白术健脾,甘草补气健脾解毒,调和诸药。 药品特色: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味方,用于脾胃虚寒诸证。有提高中枢兴奋性,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等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有上述症状者。 类似功效的中成药:温经丸、附子理中丸等。 四、血热:指外感热邪入血中,血行加速而异常,表现为出血等的病理状态。常用中成药如下: 1、当归苦参丸: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槽鼻赤。 处方解读:方中以苦参为主,苦寒清热燥湿,辅以当归,使苦寒而不伤阴,当归更能补血活血。 ![]() 药品特色:具有凉血,祛湿之功效。主要有抗菌、抗炎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由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皮肤疾病,例如头面生疮、粉刺、酒糟鼻、痤疮、湿疹类。 类似功效的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清热凉血丸、凉血解毒颗粒等。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