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所 四肢震颤中医医案
文/罗华昌中医 ![]()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患者李某,女,52 岁,江西南昌人,于 2024 年 9 月 15 日就诊。 主诉:四肢震颤近 3 - 4 年,双上肢震颤严重,双下肢轻微受累,感肢体困重,偶有头晕。 现病史:患者近 3 - 4 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震颤,初起症状轻微未予重视,后逐渐加重,以双上肢震颤尤为显著。双上肢震颤剧烈,放置于桌面时,震动可致桌面作响,而双下肢也有小范围的轻微震动。曾辗转多地医院,经西医详细检查,高度怀疑为帕金森病,接受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案,但均未见明显疗效。患者形体肥胖,日常饮食基本正常,无明显挑食或特殊饮食偏好。然而睡眠质量较差,常难以入眠,且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二便正常,无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亦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望诊:患者形体肥胖,面色略显萎黄,无光泽,神情疲惫,焦虑之色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闻诊:语音清晰,气息平稳,无异常气味,呼吸频率正常,未闻及咳嗽、气喘等声音。问诊:除四肢震颤、睡眠不佳外,患者自述偶感头晕,肢体困重,活动后稍有缓解。无头痛、胸痛、心悸等症状,饮食偏好油腻食物,口淡不渴。切诊:脉象弦细,左关尤甚,尺脉弱。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年逾五旬,肝肾渐亏,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则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以致筋脉拘挛,发为震颤。且患者形体肥胖,平素饮食偏嗜油腻,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湿阻滞经络,进一步加重筋脉失养。肝风内动,上扰心神,加之痰湿蒙蔽清窍,导致心神不宁,故而睡眠不佳。头晕、肢体困重等症状亦为肝肾不足、痰湿内阻之象。 中医诊断 病名:颤证 证型:肝肾亏虚,痰湿内阻,肝风内动 治疗法则:滋补肝肾,化痰通络,熄风止颤,兼以宁心安神。 一诊处方如下:白芍 90 克,甘草 15 克,党参 45 克,白术 30 克,乌梢蛇 30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9 克,焦三仙各 20 克,粳米 150 克(另包),柏子仁 15 克。15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用药方法:将药物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 30 分钟左右,然后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30 - 40 分钟,取汁;药渣再加入适量清水,重复煎煮一次,合并两次煎液,分早晚两次温服。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少肥甘厚味的摄入,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 方解:盖患者肝肾亏虚,筋脉失养,风动痰阻,故现肢颤、寐差之症。法当滋补肝肾以濡筋脉,化痰通络以畅气血,熄风止颤以缓震摇,宁心安神以定神志。 方中用白芍者,味酸且苦,性禀微寒,归肝脾之经。重用此味,意在养血以敛阴,柔肝而缓挛急,更兼平抑肝阳之能。肝血充盈,则筋脉得其所养,内风可制,震颤之症自缓。配以甘草,味甘性平,与白芍相伍,酸甘合化阴气,滋阴之力倍增,且能调和诸药,使诸药相协而不悖。 党参甘平,入归脾肺二经,具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效,为资气血生化之源。白术甘苦而温,功擅健脾燥湿,与党参相须为用,脾胃健运,则痰湿无由而生。 麦冬甘微苦、性属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兼可清心除烦。五味子酸甘而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二药合用,滋阴之力更著,且能宁心安神。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诸经,养心安神之余,兼能润肠通便,可防滋补之品过燥之弊。 焦三仙者,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是也。其功在消食化积,和胃健脾,以防滋补之药壅滞脾胃,助力脾胃运化之职。粳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既可顾护脾胃之气,又能缓和诸药之偏性。 诸药配伍,共成滋补肝肾、化痰通络、熄风止颤、宁心安神之剂,使肝肾得养,痰浊得化,风阳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悉除。 二诊:症状变化:患者诉服用 15剂药后,睡眠明显改善,夜间基本可连续睡眠 5 - 6 小时。双上肢及双下肢震颤均有好转,双上肢震颤幅度明显减小,基本不影响日常活动,双下肢的轻微震动也有所减轻。仍感肢体困重,偶有头晕。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调整:在一诊方基础上,加天麻 15 克,钩藤 15 克(后下)。15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方解:天麻甘平,归肝经,善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钩藤甘凉,归肝、心包经,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二者合用,可增熄风止颤、平肝潜阳之效,加强对肢体震颤的治疗。 三诊:症状变化:患者自述服药后,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困重感明显减轻,双下肢已无明显震动,双上肢仅存小范围的轻微震动。睡眠正常,每晚能睡 6 - 7 小时。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较前有力。处方调整:白芍 90 克,甘草 5 克,党参 45 克,白术 30 克,乌梢蛇 30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9 克,焦三仙各 20 克,粳米 150 克(另包),柏子仁 15 克,天麻 15 克,钩藤 15 克(后下),黄芪 30 克。30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方解: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与党参、白术相伍,健脾益气之力更盛,且气能生血,助滋补肝肾之阴。正气充盛,则可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365站群随访:经三诊60 剂药物的巩固治疗后,患者李某的病情已大部分好转。目前双下肢震动症状消失,仅存小范围的上肢轻微抽动,较初诊时已有显著改善,睡眠质量良好,饮食、二便正常,头晕及肢体困重感基本消失,面色也较之前有光泽,精神状态明显提升。然而,在随访过程中,患者表示因长时间服药,产生了厌倦情绪,不想再继续服用药物。可先暂停服药,但需持续自我观察上肢抽动的情况。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如肢体震颤范围扩大、频率增加,头晕、肢体困重等症状再次出现等,应及时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及家属已同意将此次诊疗过程整理为医案用于学术探讨等正当用途,但明确要求对其微信名、谈话记录等个人隐私信息严格保密,不予透露。以上医案仅作学术探讨之用,旨在分享中医对病症的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由于个体体质、病情等存在差异,若有患者出现与之雷同的症状,切不可自行参照用药。请务必找医生面诊进行规范治疗,以确保治疗安全与效果。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