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活力 韦氏针灸
365站群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1、韦氏针灸治疗颈椎 韦氏全息对应点取点法,脚脖子对应颈椎 ,跟腱对应颈椎棘突 左侧颈椎疼扎右侧跟腱外侧。 右侧颈椎疼扎右侧跟腱内侧。 直刺进针挑针手法,秒杀各种疼痛。
2、韦氏治疗便秘 肠道内没水,大便干燥, 下焦水少,从上焦调水 肺为天,肠道为地 天不下雨,地上干燥庄稼地就会裂口。 那么地上太干怎么办?要下雨,下场雨地上就湿润。 肺为天,所以取肺经列缺, 列缺,列缺,裂开一道缺口是什么?雷电,列缺起到下雨的功能。 雨下了,经过中焦会有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一:进入膀胱形成尿排出 二:进入肠道跟大便一起排出 怎么才能让水不进入膀胱?用水分,水分,水分开。水流分开,清浊分开。 用水分可以让水进入肠道,扎水分可以把信号传达到大脑高级中枢,让大脑指挥水进入肠道,而不进入膀胱。 扎水分水进入肠道,这时要加个药引子引一下水下入肠道,用足临泣,泣,哭泣,是不是水?
3、韦氏治疗口腔溃疡 三阴交,蠡沟直刺1.5寸挑针,挑出感觉立竿见影 舟状骨上缘不用挑针,扎进去一定深度即可。 三个穴位都扎【左侧】 留针30到50分钟 每隔10分钟挑一次针。 针具:0.35×50 一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休息一天再扎一个疗程痊愈。
4、韦氏头疼特效针 左三间穴针刺:直刺0.7到1寸挑针右液门穴针刺:向四五掌骨中间直刺进群,深度0.7到1寸挑针。也可以进针1.5寸。 ②号针向第二掌骨下方75度角斜刺,提插下,整个手背都有胀感特效②号针 位于人体手背面,第二三掌指关节后方0.5到1寸处,靠近第二掌骨边缘,以痛点为穴,或者按压找结节点,条索扎针。男左女右。 三针疗法针具: 0.35×50(两针)针灸针 头疼三针针入痛止,立竿见影,一天扎一次,三次即可治愈,学员在家治疗收治疗费共500元签约治愈。不管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顽固性头痛此三针秒杀。[愉快][愉快]
5、韦氏失眠五针 左三间直刺0.8寸 右液门平刺1.5寸 2号穴男左女右75度角向手腕斜刺0.5寸,扎出整个手背发胀为佳,不然无效。扎深也无效。 男性:双侧申脉 女性:双侧照海
6、耳鸣特效针方 双侧风市 针深:直刺1~1.5寸。 针感:挑针手法扎出如鱼吞钩感,不要求患者有针感。 双侧太溪 针深:45度角向上斜刺0.8寸 针感:挑针手法如鱼吞钩感。 患侧听会 针深:直刺0.5~1寸 针感:局部酸麻涨感 对侧液门 针深:向后平刺1.5寸 针感:挑针手法,局部酸麻涨感。 一天一次,连续扎三天。休息一到两天,再扎三天即可。
7、肩周炎上臂外展疼 都取患侧,头痛2号穴,三间穴,二间穴。立效。
8、肩周炎上臂后伸摸背疼 都是健侧进针,相当于气血三针,挑针,每10分钟挑针一次。
9、肘关节疼 患侧头痛2号穴,向手腕部斜刺。
10、手指关节痛 患侧三间穴透劳宫穴,患侧养老穴,立掌取穴,对应点(对侧脚部)。
11、腰痛特效穴 第四五腰椎棘突中点旁开0.5寸,直刺或者75度角向椎体斜刺3~5厘米,治疗各种原因的腰痛。
12、腰间盘突出(腰四五,腰五骶一) 双侧腰痛不能站立,不能坐,不能弯腰,不能后仰,不能翻身。腰三四棘间韧带埋线,腰痛2号穴埋线,左右腰大肌埋线(平腰痛2号穴),一次治愈。
13、单侧腰痛 健侧第二三掌骨近心端取穴,30度角向远端斜刺,活动腰部。
14、膝痛三针 健侧中指掌心面,掌指关节中央取穴,直刺为第一针,中指第二指骨侧缘中点对刺,为第二第三针(小飞机)。
15、足跟痛 全是健侧,合谷穴透灵骨穴,劳宫穴透大陵穴,下关穴。
16、落枕三针 对侧手背,第二三掌指关节结合部,稍向近心端凹陷处为第一针,对侧第三四掌指关节结合部稍向近心端凹陷处为第二针,进针不能深,5分即可。同侧曲池穴前下方1寸筋结处,为第三针。
17、头晕针 男左女右,专治视力模糊,头晕,第一掌骨背面正中,从掌指关节15度角向腕部进针。
18、咳喘针 第一针为列缺穴,30度角斜向手腕部扎针,第二针为梅核气穴,第三针为第四五掌骨间平梅核气穴。扎针治疗干咳,埋线治疗喘咳。
19、耳鸣特效方 第一针:双风市穴直刺1.5寸,挑针,如鱼吞钩。第二针:双太溪穴,45度角向上斜刺,挑针如鱼吞钩。第三针:患侧听会穴直刺1寸。第四针:对侧液门穴,向后平刺1.5寸,挑针。一天一次,扎三天,停一两天,再扎三天。
20、便秘三针 右列缺,右足临泣,水分,大便像羊屎蛋一串串的加承山穴。
21、岔气三针 腋前线到任脉间疼痛,针内关穴;腋前线到腋中线间疼痛,针曲池穴;腋中线到腋后线间疼痛,针养老穴;伴侧腰痛,加足临泣穴。
22、感冒三针 上午扎针部位:左侧液门穴,右侧委阳穴,都是直刺挑针,左侧感冒穴(手掌背面,三四掌指关节之间凹陷处向后平刺,1~1.5寸挑针)。 下午扎针部位:右侧液门穴,左侧委阳穴,右侧感冒穴。
23、养肝针方 肝俞穴,肾俞穴,膈腧穴,三阴交,上三黄。主治头晕耳鸣,目眩干涩,视物不清,夜寐不宁,手足震颤,肌肉抽动。 24、补气针方 脾俞穴,胃腧穴,肺腧穴,中脘穴,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四渎穴。 用于气虚证,任脉气海为下焦,气生成于下焦,补充于中焦,散发于上焦。 气海为生气之海,可补益先天之气,足三里气血双补,提高免疫力,可补后天之气,内关穴有联络上中下三焦之功效。四渎穴为三焦经穴位,有补气调三焦之功效,脾胃气虚,以背俞三穴补肺气,健脾和胃,培土生金,肺气自得补益。 25、止泻通元方 肾俞穴,脾俞穴,大肠腧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十七椎,神阙穴艾灸。 脾俞穴30度角向上斜刺;肾俞穴直刺1~1.5寸;大肠俞穴直刺1寸;关元穴向上透气海;足三里穴75度角向上斜刺1.5寸;十七椎向上斜刺1寸。 主治脾肾阳虚之久痢久泄。
26、消肿针方 脾俞穴,肾俞穴,下三皇,水分穴,足三里,风市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为患。
27、呕吐四针 主穴:膈腧穴,上脘穴,章门穴,公孙穴。 配穴:呕吐物腐臭+内庭;呕吐酸水+梁门;干呕+中脘穴;久呕不止+中极透气海;进食后呕吐不止+间使穴。 主治各种原因呕吐。 膈腧穴在上中焦之间,善于降气止逆,又是血会,可养血和肝,调整肝脾关系;上脘穴在胃上口,行胃气,能助膈腧降逆,平降胃气;章门穴是脏会,又是脾募,可鼓舞脏腑之气;公孙为脾经之络穴,健脾和胃。
28、疝气针方 一、组方 1.照海2.阴交3.曲泉 二、针刺 照海75度角向下刺3分左右 阴交直刺5分左右,针感顺着任脉向下放射到外生殖器。曲泉直刺1寸,针感顺肝经放射到阴器。 以上穴位也可以温灸。 三、功效 补肾培元,行气止痛 四、主治 各种疝气(狐疝为主)无嵌顿。 症见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用手推时肿物可缩至腹腔,立则下坠,久则不觉痛楚,形成阴囊偏大。 五、方义 疝气多因劳伤过度,强力负重负压过高,以致气虚下陷而致。 也有因先天闭锁不全,元气不足,中焦气虚而成。 疝为冲,任之脉主病,肾为气之主,故取任脉,足小阴肾经与冲脉之会阴交以补肾培元,疏调冲任之经气,使气足而升降复常,用为主穴。 肝经循少腹,络阴器,故配以其合穴曲泉以理气止痛,提升肝气,以助主穴升举下陷。佐使以照海以调补肝肾,其为八脉交会穴,又是阴跷脉之起点,有养阴和阳之功,配合阴交以矫正经脉偏差,故诸穴合用,能起到补肾培元,行气止痛之功。
六、加减 1.疝气急性发作时配大敦穴直刺2分 2.原气不足配关元直刺5分 3.中焦元气不足配中脘,直刺8分
29、臀痛三穴 臀痛穴在手掌面,小指指掌关节横纹中点,直刺1~2寸,到骨面即可。让患者活动腰部,左病右治。
30、膝关节内侧痛 患侧太白穴挑针,秒杀。
31、小腿肚酸胀三针 内外膝眼穴透委中穴,束骨穴,进针时挑针,可用于髌骨下脂肪垫损伤。
32、尿血针方 一、组方 1.隔俞2.脾俞3.三焦俞4.肾俞5.列缺 6.章门7.大敦8.上三黄 二、针深 隔俞,脾俞向椎体斜刺5分 三焦俞直刺5分 肾俞直刺5分 列缺向上斜刺5分 章门直刺5分 大敦斜刺2分 上三黄直刺5分 三、功效 健脾补肾,益气止血。 四、主治 脾肾两虚之尿血症,小便带血,色淡红,面色萎黄,食欲减退,腰膝酸软,四肢冷。 五、方义 本病由于劳倦久病伤及脾肾,中气下陷,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固摄而致。 脾,肾俞,肾之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针之能补脾肾而摄血,血流归经,是本方主穴。 隔俞为血会,有助于生血,使血得到充足,五脏得养,以助主穴恢复功能,重振元气,血随气行归经,三焦俞为三焦背之俞穴,此血统管三焦之火,有通调水道之功,针之有化气行水,补充元气之功。 隔俞与三焦俞为本方之配穴。 佐以列缺,大敦,上三黄,列缺为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宣通太阴之气,益气行清肃之功,以治尿血。 大敦,为肝经之井穴,配肝经上三黄功长于行气调肝,泻火和血。此三穴可助主穴行气和血,协调阴阳,交通水火,约束经络。使以章门,其为脾之募穴,五脏之会穴,可助脾运化精微而助主穴统血摄血。固本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止血之功。 六、加减 下焦湿热者配中极 虚寒者配照海
33、男性阴囊潮湿针方 1.左足三里 2.左阳池 3.右内外膝眼透委中
34、腹胀四针 一、组方 1.内庭(右)2.公孙(左)3.足三里(右)4.内关(左) 二、功效 健运脾胃,理气除胀 三、主治 脾虚腹胀,胃脘痛,兼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不通,纳呆。 四、方义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脾与胃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二者相互配合,可使中州健运,水谷生化,充养肌体。 胃经内庭配合穴足三里,使胃气得降,脾清得升。配内关疗效增倍,治胃调心。公孙为脾经络穴,内络于足阳明胃经上,此穴能健脾益胃,升清降浊作用。 四穴相配,可收健运脾土,升清降浊功效,则脾虚腹胀自愈。 五、配伍 便溏配:三阴交 纳呆配:中脘 腹胀满配:阴包
35、肘关节疾病针方 一、组穴 1.曲池 2.合谷 3.手三里 4.外关 二、功效:舒筋活血 三、主治:肘部沉重,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运动障碍等。
36、消痤针方 一、组方 方一 1.曲池 2.百虫窝 3.阿是穴(背部阳性反应点) 方二 1.血海 2.膈俞 3.三阴交 二、功能:调和营卫,散风止痒。 三、病在皮肤,多由风毒所为。亦有因血燥生风者。 曲池:疏风清热 百虫窝穴:治皮肤病之经外奇穴。 背部阳性反应点,清热,散风,解毒。 辩证 1.皮肤湿疹,有渗出物配:阴陵泉和太白化湿。 2.皮肤干燥而瘙痒配:太溪透三阴交养阴。
37、止涎针方 1.承浆穴 2.廉泉穴 3.地仓穴 4.颈3.4夹脊穴 5.灵骨,大白 功效:摄津收涎 主治:流涎(偏瘫后遗症) 方义:唾液为肾液,偏稀,从口之正中流出,涎为脾液,偏稠,从口角处流出。正常者不溢出口腔。若溢出口腔者,常将二者泛称:流涎 辩证配穴 1.宿食内停者配:下脘透中脘。 2.脾虚流涎者配:左侧阴陵泉,右侧足三里。 3.偏瘫后遗症者配:百会向前平刺1.5寸。
38、小儿遗尿针方 一、组方 1.气海(可灸) 肚脐下1.5寸直刺0.5寸(挑针) 2.大墩(可灸) 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浅刺0.1寸 3.前百会(百会前半寸) 前中线与两耳连线处凹陷中向前半寸即是穴,向前平刺0.5寸 二、功效 温阳化气 三、主治小儿尿床 四、方义 遗尿,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又灸大墩三壮。亦治年血。小儿遗尿,与肾气不足,下元不固有关。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