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综合 伤寒论.第61条
116、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61条)。 作者:蒋远东 下之后,外寒随下药而下、入于肾阴,其阴更阴,更阴的肾阴又得大自然之阴气相助,其阳必衰。阳已衰,而又复发其汗即是又夺其阳也。未发汗前,阳虽已衰,但此衰阳在太阳之气的协助下还能与阴抗争,昼日而烦躁不得眠;《厥阴病全篇》第338条讲: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此为脏寒。今脉微而厥者,厥阴之脉也;昼日烦躁不得眠者,脏厥也。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到了晚上,阴气助盛阴与衰阳抗争,衰阳失去了昼日之阳气的辅佐,到了晚上衰阳已经毫无能力与盛阴抗争,所以夜则安静。安静者,不厥也,故知此微脉亦属厥阴之脉。以其不呕不渴,不厥也;亦无表证者,无阳也;脉沉微,身无大热者,病在厥阴也。当与干姜附子纯阳之品,在厥阴之地救其肾阳也,而不是与甘草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在少阴之地以救其肾阳也。 第60条讲,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此伤寒者,少阴伤寒也。下之后,复发汗,其脉从微细至微,是少阴转属厥阴,阳已尽矣。所以,不呕不渴者,病已经到极阴之地了;病到了极阴之地则无表证也,所以脉沉微,身无大热。 站群论坛干姜附子汤是四逆汤去甘草,以甘草能缓中故,所以用干姜附子汤以救肾阳与刻不容缓之地,而不是缓其中,回阳救逆也。因为,这其中的脉微不是少阴病,而是厥阴病。脉微细是内外俱虚,是气血俱虚,而脉微者,无阳也;此脉已经沉到了似有似无的地步了,病在厥阴。 《辨脉法》讲:筋骨取而得之者,谓之沉;浮中沉极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也。第346条讲:伤寒六七日(邪传厥阴之时也),(厥而)不利(是阴邪未盛),(若)便发热,(尚在不死。今六七日不利,忽)而(下)利,其人(发热)汗出不止者,(是阴盛于中,而阳亡于外),有阴无阳也,主死。 干姜附子汤的药名即是方名,如果是少阳下利,加葱白,名白通汤;如果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名)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见《少阳病全篇》315条。 干姜附子汤方:干姜1两,附子(去皮、生用、破8片)1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